本文內容來自中國企業報(記者 石巖)
見到博奧生物集團高級副總裁、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許俊泉時,他剛參加完西藏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公益活動后回京。
嚴重的高原反應還在持續中,但這位技術出身的總裁在談起博奧晶典時,眼睛就突然明亮了起來:談產業、聊業務、話前景,無話不說……
他的公司,作為國內生物芯片的“大咖”, 正是被北京市政府列為2012年為民辦實事工程的“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的“始作俑者”, 而這一項目已在成都、鄭州、長治等地陸續開展,累計篩查超過120萬新生兒。
許俊泉說,“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的開展是博奧晶典的一個成功案例而已。“我們已形成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品生產、運營管理和資本運鏈和事業集群。” 對于我國起步相對較晚的生物芯片行業來講,博奧晶典正引領行業向精準醫療服務元年轉變。
儀器生產與調試車間
沒有“精準診斷”的“精準醫療”
“雖然‘精準醫療’是今年才成為覆蓋全球的熱門話題,但實際上這個概念已經提及20年之久。從理論上講,包括各類心血管病、腫瘤以及遺傳性疾病、出生缺
陷等都能實現精確診療,但是走入尋常百姓家還有一段路要走。”擁有海外求學經歷的許俊泉,談起行業現狀時有更深的認識。
精準醫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患者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定制醫療模式。
“而這一領域的現狀是,還未實現‘精準診斷’,何談‘精準醫療’?” 許俊泉反問道。
“中國的精準醫學是針對每一個病人的具體病情,正確選擇并精確應用適當的治療方法。”許俊泉表示,要想實現精準醫療的突破和升級,目前必須過“精準診斷”這一關。 許
俊泉舉例說,“我們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按以往治療經驗,就是驗血,根據血象估判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確定細菌感染用抗生素,但是經常有人用藥幾天病情不
見任何好轉,為什么?因為藥不對癥。而采用博奧與人民醫院合作開發的呼吸道病原菌檢測芯片,2小時內就可以獲得患者的病菌類型,知道致病菌就可以有針對性
的精準使用抗生素對癥治療。”
不僅如此,博奧晶典自主開發的結核病診斷和耐藥性檢測分子診斷整體解決應用方案,一舉將傳統方法提速100倍至200倍,為臨床患者帶來了更高效快速的個性化診療方案。
“博奧晶典在‘精準診斷’領域先行一步,就是為實現‘精準醫療’探路。從這個角度講,先行者角色定位從未改變過。”許俊泉說。
博奧生物的中國“芯”
20世紀90年代中期,生物芯片首先從美國興起,生物芯片之戰已在海外逐漸打響,可我國這一領域的發展還是一片空白。
1997
年,第80次“香山科學會議”探討了中國在生物芯片領域的布局與規則。可喜的是,在許俊泉恩師、生物芯片領域專家程京院士的努力下,促成了生物芯片走上了
“國家日程”。兩年之后,科技部起草的《醫藥生物技術“十五”及2015年規劃》面世,生物芯片產業在我國發展的基礎初步奠定。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博奧生物于2000年應運而生。
博奧從誕生就肩負了護航國人健康的使命。許俊泉說,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逐步實施,怎樣去研究如此眾多基因在生命過程中所擔負的功能就成了全世界生命科學工作者共同的課題。生物芯片,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誕生,并催生了“基因時代”的到來。
其實,博奧生物的起步并非一帆風順。“由于起步晚、基礎差,因此在海外尋找代理商時多次遭受冷遇。當你介紹了大半天自己的產品之后,對方只會冷冷地說一句‘抱歉,我們更愿意選擇美國或者德國的產品’,這樣的經歷讓我們明白,實力才是一切對話和合作的前提。”
為實現對國外技術的趕超,博奧生物的發展容不得半點懈怠。
15年的發展,博奧生物先后獲得了第一張國家醫療器械證書、第一項生物芯片外國專利授權,推出世界第一張轉錄因子活性譜芯片、遺傳性耳聾檢測基因芯片、第一張結核耐藥檢測芯片……
目前,博奧生物已經實現向國內外生命科學研究、醫學檢驗、分子育種、農林畜牧、新藥研發和食品安全領域提供儀器設備、配套試劑耗材、科研服務外包、實驗整體解決方案等。
讓許俊泉引以為傲的,正是博奧生物的中國“芯”走向全球各地。
“博奧生物與世界知名生物芯片公司——美國昂飛公司合作研發生產的GeneAtlas個人系統,是一款用于基因表達譜研究的生物芯片成像系統及基因芯片流體工作站,該系統累計出口200多套 。”
博奧晶典作為核心子公司,承擔了博奧生物集團快速證券化和產業化的使命,通過整合集團的海外子公司和生產基地,成為擁有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品生產和商業營銷的實業集群。
助力生物芯片 進入千家萬戶
基因科技當前正飛速進步,未來不僅在推動醫療、健康和農業等多個領域發生革命性變化,還將改變每個人的生活。基因科技領域將成為實現科技、經濟、民生三者緊密結合的交叉點。
在
許俊泉的從業經歷中,有一件事至今令他難忘:“有一次,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領著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找到博奧門上。從外表看,那個人和我們相比沒有任何區
別,但是一發聲大家都明白了,他是聾啞人,而他的父母都是能說話的正常人。看著身后滿臉皺紋的老人家,似乎就能感受到這個家庭的未來并不那么光明。”
其實,這位年輕的聾啞人就是典型的遺傳性致聾,因為父母遺傳基因缺陷導致下一輩面臨致聾的悲劇。
“這個悲劇用技術排查就能完全避免,但就是因為沒有相應的檢測措施,使類似的情況一再發生。”許俊泉說,科普的缺失讓很多聾啞夫婦認為下一輩也必是聾啞人,“但是通過我們的介紹使他們明白,只要選擇正確,聾啞人生的孩子照樣是正常人。”
而目前,“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基因檢測項目,累計篩查超過120萬人。
“這是博奧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成功案例之一。”許俊泉介紹,基因科技的推廣不僅能夠改善現實的民生問題,同時能夠挖掘13億人口在健康服務、農業育種、食品安全方面的巨大需求。
“下
一步公司將繼續加重改善民生項目的研發投入,以構建前沿生命科學整體解決方案為目標,加速新一代基因檢測技術行業的發展。”許俊泉說,公司要做的就是立足
于集團巨人之上,持續創新、運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加速產品市場化進程,通過生物芯片技術使保障生命安全進入尋常百姓家。